人若犯我,我必让人
2010.09.26 请收藏本站地址:feifeifilm.net
今天早上一朋友给我发了一条调侃短信,说是武大郎和西门庆在一起争潘金莲的归属问题,双方各自坚持己见,后来实在不可开交。武大郎说:算了,我们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西门庆说:行,主权归你,我有使用权。我下午上网又看见,网友调侃如何解决钓鱼岛问题,我总结了一下,有三种办法:一是国内把钓鱼岛周围盛产的鲭鱼涨价至500元/斤,致使中国沿海渔民万船齐发,蜂涌而至,让日本不敢轻易妄动;二是在钓鱼岛进行房地产招标,让年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的任志强去开发,他的拆迁队可以把日本在钓鱼岛修建的建筑物拆个精光;三是政府派中国非正式编制武装“城管大队”亲赴钓鱼岛,绝对打得日本人满地找牙。
笑过之后,我还是来正经地分析一下。中日双方最近还真杠上了,这与两国自身的背景和利益是密切相关的。
先说日本。最近几年“日本无政治”已成为不争事实。一个不关心日本政治的人还真说不出日本最近轮换更替的首相的名字。日本国民也已经对日本政局非常失望,对日本的“金钱政治”更是深恶痛绝。最近一届首相菅直人(名字的第一个字读“奸”)终于在患有严重“洁癖”的日本选民支持下上台了,当然要有所作为。他任用“鹰派”人物担当外交重任,第一次在钓鱼岛问题上对中国动真格。以前也有中国渔民常在钓鱼岛附近活动,但日本始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这次却如此强硬?除了让日本国民找回对当局的自信以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经济增长问题。美国经济增长呈现一条稍微有倾斜度的直线,居于最上;日本和德国是一条平滑的直线,而中国经济增长线斜率很大,并且刚好在前段时间竟与日本相交,并且一发不可收拾,正向美国的经济线冲去,想与美国相交。美国和日本当然急了,所以选择了这个时机想灭灭中国威风。
中国和日本的小博弈一直依附于中国和美国的大博弈。纵观近200年的历史规律,美国的意志基本上一直是日本行动的体现。当年日本的“改革开放”明治维新之初,想寻找一个合作伙伴,由于从隋唐以来的历史惯性,日本很快选择了中国,和中国在在天津真诚地签订了友好合作的条约。美国一看急了,这样以来,美国所希望的亚太格局不是全部被打乱,所以强加压力使日本最终选择了美国,从此,日本开始唯美国马首是瞻。这次扣押中国船长,美国肯定在暗中参与。中国经济增长线的斜率之大让美国胆战心惊,美国清楚认识到,要让中国慢下来,只有两种情况,一是让中国打一场局部战争,而是中国发生内乱。要打局部战争,南海国家、日本、台湾都是突破口。同时,美日签订了互保条约,一旦日本中国真正发生军事冲突,美国在日本琉球等地的军事基地不会撤销,反而更有理由进行扩建,更加增强其在亚太地区的控制力。总之,中日冲突,美国最高兴。
中国在“钓鱼岛事件”采取的措施虽然被网民诟病,但实际上确实是最近几年最为强硬的一次。为什么会相对强硬,是迫于民间的压力。我们举办了奥运、世博,目前又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这次联合国大会上温总还是称中国为第三大,原因可能是国际统计标准需要过完今年才进行标准的对比,还可能是我们需要谦虚一点,低调一点,免得让人惊慌),官方媒体也一直在渲染目前的中国是如何如何强大,如果人家找上门来了还是装孙子,岂不是自己往自己脸上扇巴掌,前后矛盾?但中国当局始终把那条增长线往上冲所需要的环境作为核心利益,所以是否是真强硬,最后应是忍辱负重,不了了之。同时,战争爆发的最好条件是占绝对优势,只有等我们的经济线大大超过日本,逼近美国时,我们再来俯视日本,采取真正强硬的措施,才会有最小的战争风险。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我们还真需要理解政府的立场和政策。
这次冲突事件已经使双方都骑虎难下,解决的办法只可能是第三方来调停,给双方找一个台阶,挽回面子。并且第三方还是需要有一定影响力,让双方都信服,因而美国的“和事老”角色应运而生。美国在中日冲突上有两面性,本质上又不希望中日真正开火,因为局势过于动荡可能使美国也难以控制,深陷战争泥潭的美国人明白振兴经济是美国目前的第一要义。这次在纽约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便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契机,美国出面调停,中国和日本应该会相互妥协。当然,美国是从来不干没有好处的和事老的,美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发展经济,因而调停是需要“服务费”的。因此,中日双方欠美国一个人情,中国可能在人民币汇率方面有所妥协。而日本干预汇市,使美国担忧干扰推动人民币升值,因而可能在干预汇市方面有所收敛。
总之,中美日三国之间的微妙关系真的让人难以捉摸透彻,我们真心地希望中国强大,在三方博弈中占据最有利的地位。
庚子年初,荆楚大疫。四海五湖,驰援神速。湖北有福,兄弟同路。协力同心,其情断金。感恩戴德,手足难舍。恩重如山,共度难关。结草衔环,没齿难忘:
有思想的青年
写的不错,有思想、有观点。
一直以来对日本没好感
真心的希望中国能压得住日本,出口气
天天这样真是憋屈死了
以前对政治很热血的我现在很冷血了。。
嘿嘿,我们现在没有关心政治的氛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