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定制》影评:一丝致敬的苍凉和一缕情怀的投射

2013.12.19 请收藏本站地址:feifeifilm.net

文/蒹葭苍苍

我有时候在想,做人要厚道点儿。
老冯因为拍摄《甲方乙方》开启了中国贺岁档的新潮,也让更多优秀电影加入到这一创作阵列中,直接或间接,他是给你带来过欢笑或者惊喜的;王朔小说改编的众多影视作品,比如说《顽主》、《眼光灿烂的日子》、《编辑部的故事》,也是促进了中国影视业发展的优秀之作。可是,很多人顾不了这些往事,看完了《私人定制》之后,在众多电影社区开始狂吐槽,给出一分以下的低分,甚至叫嚣:宝刀已老,回家养老去吧!对于中国电影人,本来就需要在体制下“跪着”赚钱,但还需要忍受着挑剔观众的集体尖锐吐槽,有一种在刀尖上过日子的感觉。华谊股票或多或少因为电影《私人定制》的缘故最近狂跌,再加上老冯拍摄的《一九四二》赔了不少钱,中军中磊对冯导的压力,让他在春晚彩排现场会不会一脸忧伤?

11
图为一脸疲惫的冯大导演

对于王朔和冯导这样大师级人物合作的电影《私人定制》,不至于像大家说的那么烂,当然在微博段子横行的时代,也难以成为这个时代的经典。京油子编剧拍摄的电影,当然是京味儿十足。电影用了小品段落式的结构,三个独立的故事加上一个致歉篇章,讲述了葛优等人为普通人的“圆梦”计划。不难发现,这部电影的创意和结构跟米家山的《顽主》和《甲方乙方》非常相似,用冯导的话说,《甲方乙方》是向顽主致敬,《私人定制》是向《甲方乙方》致敬。“致敬”是官话,说得通俗一点儿,就是抄袭和沿用,因而从题材和结构上,这部电影是基本没有任何创新的。倘若在段子选材上能接当今地气,旧瓶装新酒,倒也无可厚非。

两位大师知道形式、创意上的软肋,于是把精力几乎全部花在了电影段子的策划上。电影四个篇章的主题针砭时弊,分别对官场腐败、雅俗之争、梦想变成有钱人进行了嘲讽,篇章结束时会有一场寓教于乐的对话,这也是冯氏喜剧的惯用手段,让人在欢笑中带点儿思考。最后一段对大自然的道歉,再加上剧情中间对微博、微信、房地产、雾霾等社会热点的调侃,可以说,该片就像是一年终总结,为的就是能博得观众广泛的认同感。

我们不难看出两位主创在选材上的良苦用心,对于选材是否成功,我持中立态度,有时候太满会让电影丰富,有时候太满也会让电影不堪重负,什么都想说,什么都没说深刻。但在这一环节,比较惊喜的是,主创们和官府们在玩一场博弈游戏,在敏感话题上的批判尺度之大,令人钦佩。比如,这部电影选材中揭露官场腐败这一章节,尺度很大,范伟饰演的官员分别经历了权钱色的诱惑,用诙谐幽默的方式深刻揭露了官场潜规则和官员的生存状态。正是在反腐倡廉是当今官府下定决心在狠抓的背景下,主创才敢启用如此敏感的素材。再比如,正是在官府也意识到官方价会加剧社会矛盾、必须全面调控的背景下,主创们在“有钱人”的章节中对高房价是因为高地价进行了夸张的嘲讽。这让我联想起来了电影上映前两天,任志强在一个经济学家年会上公开说“政府比开发商黑多了”这一情景。你有没有发现,冯大炮和任大炮,在性格上是如此的相似?这片子能过审,实属不易。

22
图为范伟饰演的领导在经历李小璐的色诱。

很多观众对于电影第二章节的雅俗之争最为反感,认为把这一老套的话题放在贺岁电影中很不合适。确实,李诚儒主演的第二篇章没有其它段落出彩,但换个角度,也许别有一番洞天吧。电影最大的魅力之一就在于能从影片中窥见导演的心路历程。比如,我的偶像姜文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对他那一代人成长的迷茫和向往的投射,陈凯歌在电影《搜索》中对他因为《无极》惨遭网友调侃的反击等等,都能看出导演在自己作品中的自我表达。冯小刚和姜文本来就是好基友,陈凯歌也是他们无所不谈的朋友,他们年龄相仿,名气相当,尽管电影的风格天壤之别,但成长起来的道路却非常相似。因而,他们是中国最喜欢在电影中自我投射的导演。这一次,冯导用“奥斯卡最俗外语片奖”,并且用“俗雅之争”拿自己开涮,进行了无情的嘲讽。他在首映式上这样回应记者提问:王朔写的这一段,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我觉得挺有意思。我们拿别人开涮别人不乐意,拿自己开涮不会招惹谁吧。

33
图为姜文、陈凯歌和冯小刚合影

冯导不可能不知道王朔怎么想的,压根儿这一段就是他自己想的。冯导的电影从《甲方乙方》开始就以接地气著称,先后拍摄了一系列喜剧片的冯导在观众的审美疲劳和进化中,遭到了很多非议,很多媒体和观众说他的电影太俗气,没有一点儿深度和见解。冯导当然是有格局的人,在面对部分大众的质疑时,他的倔犟劲儿出来了,先后执导了《集结号》、《唐山大地震》和《一九四二》,除了第一部得到普遍认可后,其余两部都是毁誉参半,还赔了钱。冯导经历过这些事后,心里自然在反思,自己到底要拍什么,要怎么拍。他在《私人定制》中发出了自己思考的呐喊:电影起源于走马灯,本来就是娱乐大众的。我是贺岁片起家的,我就要接地气,我就要拍俗的!你们那些所谓的高雅我就看不来!就像姜文在《太阳照常升起》票房惨败之后,经过反思,迈向商业片“站着把钱挣了”的道路一样,导演们对自己的创作和心路历程都是会反思并投射到电影中的。

导演拿自己开涮可以广义地理解为艺术批判,文艺批评家同文艺创作者的身份不能等同,很难有人能同时兼顾这两种身份,就比如说,著名影评人罗杰·伊伯特,没拍过什么惊世神作,但世界公认他的影评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但是,导演们在自己的创作历程中自我反思,自我纠正,自我升华,是无可厚非的。

电影的第三段讲述的是没钱人过上了一天有钱人生活后一些啼笑皆非的故事,这一段也许就是中国梦总领下的个人梦的表达吧。这一篇章除了调侃房价尺度较大是亮点外,冯导的号召力也可见一斑,北京城核心地带的灯在冯导的调控下说开就开,说关就关,导完了央视春晚后,下次直接用中南海吧。

让普通观众无法接受的,还有影片最后一段,主演们向大自然的山川河流道歉,说是太突兀太生硬。对于电影,植入广告让人厌烦,植入一段公益宣传片,总比植入过多的广告更有良心。对于冯小刚、王朔这样的成功人士,环保的公益情怀适当表达,我觉得并没有什么不妥。这和马云在卸任时说自己今后的目标就是“让天更蓝,让水更绿”,以及把自己的微博昵称取名为“大自然保护协会马云”是一样的情怀,为什么大家不去吐槽马云呢?

44
图为影片最后,李小璐去向森林道歉剧照

影评的最后,跟大家分享一个因为这部电影产生的新段子,向冯导致敬:张艺谋当年拍奥运是拿《满城尽带黄金甲》练手,练舞美和艺指;冯小刚今年拍春晚是拿《私人订制》练手,练了仨小品一朗诵,三俗一雅终归一烂。我要说的是,烂片,不至于,好片,说不上。

阅 6,181
0

  1. 2014.08.15 - 全智贤代言

    都是凑合看了,自己觉得好看就行了!

  2. 2014.04.25 - 逆袭网赚

    值得一看!

  3. 2014.04.25 - 匿名

    关于这部电影最良心的地方就是他没做成3D。

  4. 2014.04.25 - 匿名

    这种电影其实就像听相声,数个短段子,加些易上口的搞笑台词组合在一起,你也可以把它看成是《甲方乙方2.0版》。可是冯导,您是人生感悟了还是绳命如此回晃了,为什么自《非诚勿扰》起,就非搞什么心灵鸡汤,学人家讲道理,不接地气也没了讽刺,你让我怎么去期待以后的电影呢?

  5. 2014.04.25 - 匿名

    导演和编剧都老了……(老了不可怕,最怕八十了都还不服输,见着姑娘就哆嗦着说:「扶我起来试试」……)(既然是电影就甭掰扯那些有的没的,拍的烂就是拍的烂,这都看不出来或不承认还有啥可说的。原本是温和的3星,现在果断改1星!)

  6. 2014.04.25 - 匿名

    说是纯喜剧,全场下来却很难爽快的笑出一声。所有段子都像在逼你笑,打着去年《泰囧》《西游降魔》的贺岁喜剧幌子,看完果然觉得连《小时代》还不如。

  7. 2014.04.25 - 匿名

    不想提前剧透,但必须负责任地说,看过《私人定制》,我唯一想做的事就是默默地伸出中指,相信我,这部电影不值得你花任何一分钱走进电影院,用最不真诚的方式咯吱你,被咯吱的这个累啊,然后看你要发飙,又来了一段无厘头的环保公益广告,冯小刚真的达到了成全自己,恶心别人的境界

  8. 2014.04.25 - 匿名

    我一直以为中国这代导演走到今天,再怎么拍也值三颗星,因为不会找不到优点闪光点。可这次我两星都觉得给多了,一星半还有些犹豫呢。整出戏就一“乱”字,讽刺还不如围脖段子好看,一开头看什么愿望规划师情境设计师还以为会突出下四个人分工,结果没有,完全可以一个人演四个角嘛,其他都用群众演员

  9. 2014.04.25 - 匿名

    “成全自己,恶心别人” 宣传语倒一倒,意思就对了。

文学是认识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方式。当奥运盛会正在巴西举行时,我们该如何认识这个国家呢?充斥在媒体和社交网络上关于巴西的种种,仅仅是这个国家的一个面向,而通过文学,我们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个国家的历史、社会、生活和文化。中国读者对巴西文学的陌生和误解,一如我们对这个国家的认识。巴西文学与拉美文学什么关系?它是拉美文学大爆炸的一部分吗?它有魔幻现实主义吗?它本身有哪些特质?